自MBR工藝問世以來,其便因占地面積小,出水水質好,有機負荷率大,污泥產量少等而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尤其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發展迅速。
但是由于運行過程中需要對膜污染進行有效控制,而必須采取加大錯流速率,曝氣等手段,使得MBR運行過程中消耗大量能源。膜污染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MBR的應用,MBR操作人員究竟該怎么做?才能快速找到膜污染根源。
MBR的英文全稱是Membrane Bio-Reactor,翻譯過來就是膜生物反應器。沒有接觸過的同學,光聽名字肯定覺得很抽象但實際上其實很簡單。
大家可以這么理解,MBR相對于傳統活性污泥法最大的改變就是去掉了二沉池,加入了膜池。
原來進行生化處理部分的池子,同時可以兼具二沉池的作用。
MBR工藝流程圖
簡單來說二沉池就是靠重力作用把泥和水分開,在這個環節里可能出現各種突發狀況——比如污泥上浮、池面有黑色塊狀污泥、浮渣、泡沫等令無數環保人頭疼。
而MBR工藝中用到的膜和傳統二沉池的作用相同,就是進行固液分離。膜的好處就在于分離的更徹底,所以出水水質更加有保障。但是相應也會出現別的問題,比如膜污堵......
嚴格來講,膜污染是指在運行過程中處理物料的微粒,膠體粒子或溶質大分子由于與膜發生物理化學相互作用或機械作用而引起的吸附或者沉積而造成的膜表面覆蓋及膜孔堵塞的現象。濃差極化是表面形成濾餅層的主要原因,主要沉積顆粒有懸浮固體,膠體和微生物群。有機和無機物污染是指有機和無機物吸附于膜表面和膜孔中產生的污染。生物污染是微生物群在膜表面附著生長而產生的生物膜。結垢現象是當膜表面溶解的鹽的濃度超過其溶解度時產生的,不是主要的膜污染原因。膜污染通常用于概括所有導致膜透過流量下降的現象,根據清洗方法不同,膜污染可以分為:1、短時間內由于濃差極化、膜孔污染和凝膠層的形成使通量下降的可逆污染,通過反洗,曝氣,錯流等表面清洗方法可以迅速去除的污染,一般指短期污染。2、物料顆粒與膜材料發生的長期作用而產生的不可逆污染,不能被物理清洗方法去除,但可以通過化學清洗恢復通量的污染,一般指長期污染。3、長期運行過程中不能被任何清洗方法所去除的污染稱為不可恢復污染。
膜生物反應器中的膜污染物質的來源是活性污泥混合液,污泥混合液對膜的污染極為復雜。1、EPS和SMP
胞外聚合物(EPS)和溶解性微生物產物(SMP)都是微生物代謝產物,成分大致相同,它們對膜污染有著重要且復雜的影響,是MBR過程中最主要污染物。EPS濃度過高,會增大混合液粘度而不利于溶解氧的擴散,使污泥系統充氧困難,從而影響菌膠團的正常生理活動,從而使膜過濾阻力升高。而EPS含量過低,會引起絮狀物分解,從而對MBR的運行不利。因此,存在一個最優EPS值,使絮狀物結構穩定,并且不會引起高的膜污染趨勢。研究發現大部分SMP分子量小于1KDa和大于10KDa,小分子量的溶解有機物,在通過膜的同時,易堵塞膜孔,造成膜污染,并成為出水中主要殘留有機物。一般來說,小編認為MBR中SMP對膜的污染趨勢隨MLSS的增加,有機物載入量的下降,以及溶解氧的升高而減弱。MLSS濃度直接影響混合液粘度,粘度升高是MLSS上升引起混合液過濾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如果錯流速率或者曝氣強度不足以沖刷掉附著在膜表面的固體,將很快引起污染層的產生。混合液粘度受MLSS影響,MLSS濃度高于臨界值時,粘度隨固體濃度增加而指數升高。在中空纖維MBR中,混合液粘度影響氣泡大小,及纖維膜在反應器中的靈活性。另外,粘度升高會使溶解氧DO傳遞效率下降,低溶解氧濃度會加劇膜污染趨勢。許多研究結果表明污泥中親水性溶解有機物對膜污染的發生起到負面作用。然而,也有研究發現高疏水性絮狀污泥同樣會引起膜污染。污泥的疏水性和表面電荷都與胞外聚合物的組成和性質以及絲狀細菌生長指數有關,絲狀細菌過量繁殖會產生大量,使電勢下降,絮狀污泥形狀不規則,疏水性增強,導致嚴重的膜污染。膜通量下降主要是由于2um左右的顆粒引起的。一般來說,顆粒尺寸越小,顆粒越易在膜面沉積,形成的沉積層也越致密,透水性越小,故顆粒尺寸過小將加劇膜污染。盡管對膜污染沒有直接影響,但污泥沉降指數(SVI)能夠反映出混合液中的有機物質的沉降性。目前不能沉降的有機物質,如膠體,溶解有機物,被普遍認為是膜的主要污染物質。
操作條件直接或間接影響著膜污染和污泥的性質和組成。實際結果表明,增加SRT可以減少SMP和EPS的產生,膜污染率也會隨之降低。但是,過長的SRT會使污泥濃度過高,也會帶來過高的粘度并影響到傳質和反應器的流體力學,導致更嚴重的膜污染。一般城市污水處理中膜生物反應器的SRT為5-20天。 雖然HRT對膜污染沒有直接影響,但是短HRT會給微生物提供更多的營養物質,而使微生物快速生長,導致MLSS濃度升高,并且使通量增加,從而會增大膜污染發生的可能。對比不同季節溫度不難發現,低溫期可逆污染更加嚴重,高溫期不可逆污染發展更迅速。MBR運行pH范圍一般是6-9,范圍之外,反應器中的硝化細菌會迅速減少,導致硝化作用受到抑制。當pH值高于其臨界值時,膜污染迅速,而當溫度升高時,最大允許pH值就會降低。低濃度溶解氧會使細胞疏水性降低,而引起污泥絮體分解,當DO低于1mg/l時,SMP含量急劇升高 。溶解氧也會影響EPS和SMP中成分組成,在高溶解氧MBR體系中,蛋白和多聚糖的比率也會升高,并且微生物群落組成會非常不同。在通量的選擇與膜面積最小化,反沖洗和化學清洗時間間隔最小化之間取得平衡,也直接影響著運行成本。 在分體式膜生物反應器中,錯流速率(CFV)是快速改變膜透過性的方法之一。在高濃度和小孔徑膜的系統中,CFV的增大可以緩解污染物在膜表面沉積。但對于混合液顆粒物相對較大的情況下,CFV的增強對通量升高沒有甚至相反的作用。浸沒式MBR工藝中曝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a、通過曝氣提供溶解氧,供污泥中的微生物正常生長代謝;b、起到攪拌作用,使污泥懸浮,在混合溶液中充分混合;c、使中空纖維膜組件膜絲疏松,并在膜表面產生剪切力,減少污染物在膜表面沉積,一定程度上防止膜污染的產生。小孔徑膜,容易截留溶液中的污染物,在膜表面產生沉積層,使膜阻力增加。這類污染一般屬于可逆污染,可以通過錯流、反洗、曝氣等物理方式去除,內部污染較小。大孔徑膜,在過濾初期膜孔堵塞較嚴重,隨著表面動態膜的形成,截留作用開始提高。但是污染物易在膜孔表面和內部產生沉積和堵塞,形成不可逆污染甚至不可恢復污染,成為長期運行中造成膜性能下降,壽命減少的主要因素。針對厭氧MBR中不同膜材料的污染情況,研究表面在同樣運行條件下,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污染趨勢明顯小于聚砜膜(PS)和纖維素膜。值得一提的是,當活性污泥有機物組分中存在與膜材料相似的聚合物時,不可逆污染物的成分取決于膜材料。膜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使膜表面吸附污染物的可能性增加,但同時也增加了膜表面的撓動程度,阻礙了污染物在膜表面的沉積,因此粗糙度對膜通量的影響是兩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膜材料的憎水性對膜污染也有很重要的影響,比較了憎水性超濾膜和親水性超濾膜,得出憎水性超濾膜膜面更容易吸附溶解性物質,表現出更大的易污染傾向。目前,改變膜疏水性的方式大多是對膜材料進行改性。如改變孔徑大小,膜表面粗糙程度,添加無機材料在膜表面形成動態預涂層等。